您当前的位置: 主页 > 环保百科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风沙之城的华丽转身

时间:2020-11-18 00:02 来源: 作者: 点击:

  碧波荡漾的湖泊、生机盎然的绿地、宽阔整洁的街道……行走在吉林白城,一草一木、一景一物都是极清新鲜丽的模样。因降水少、风沙大,位于吉林省西北部的白城市素有“八百里瀚海”之称,但如今,“海绵城市建设+老城区综合改造”的城建新模式,已令这座风沙之城变得“处处有绿地、时时可亲水”,整体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雨之惑、城之痛”迎来转机

  “一进洮南府,先吃二两土,白天吃不够,夜里接着补”,这段流传已久的白城民谣,道尽干旱与风沙带给当地人的苦涩。

  白城年均降水量只有400毫米,蒸发量却高达1600毫米,缺乏水的润泽,风沙终年肆虐。同时,此间稀有降雨多集中在七八月份,每逢暴雨送甘霖,城市一片汪洋,雨水一过,全城又迅速回到“脱水”状态。连百姓吃水都成问题,遑论城市绿化美化。

  除了干旱与风沙,残破的老城面貌,也让白城人觉得“灰头土脸”。市民们编了一句辛酸的顺口溜:“两米一个坑,百米一个灯,头上蜘蛛网,脚下臭水坑。”

  转机,在2015年到来——当年4月,白城成为全国首批16个试点海绵城市之一。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下雨时能有效吸水、蓄水、渗水、净水,日后还可将蓄存的水“挤出来”,用于城市绿化、冲洗街道等,从而实现雨水在城市中的自由迁移。这个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正是白城迫切所需,但海绵城市到底该怎么建?作为全国首批试点城市,白城既无可遵循的规范,又无可借鉴的案例。

  几经论证,白城市委、市政府决定:立足实际,将海绵城市建设与老城区综合改造相结合,双管齐下,打造“海绵元素+”白城模式。

  一场新型城建大战,就此在白城打响。

  八大创新赋予城市海绵般弹性

  如何让“硬邦邦”的城市变得像海绵一样温润柔软,将急匆匆的雨水变害为宝?

  “首先要有‘海绵体’,包括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等城市配套设施,也包括河、湖、池塘等水系。”白城市海绵城市建设服务中心副书记高博说。

  为此,白城市大力兴建公用绿地、雨水花园,新增绿化面积150万平方米,并建成了环城水系。

  “自打小区里建起雨水花园和下沉式绿地,居住环境大为改善,下暴雨也不积水了!”白鹤二小区居民张喜东指着绿地进水口的一堆鹅卵石,笑容满面:“这也是‘海绵体’的标志之一!”

  原来,鹅卵石下是渗井。结合地方实际,白城市借鉴古建筑的渗井排水法,创新设计出“雨水花园+渗井”结构,超量雨水通过渗井进入地下,既可有效回补地下水,又能缓解市政管网的排水压力,消除暴雨引发的城市内涝。

  创新无处不在。作为东北三省首个试点城市,白城还承担着一项重要使命:探索解决高纬度高寒地区海绵城市的建设难题。

  “首先是冻融问题,秋末冬初,雨水进入地下层结构,一旦冷冻结冰就将膨胀损坏路面。”面对寒冷气候的挑战,白城市组织相关科研人员全力攻关,研发出道路抗冻融透水铺装与融雪剂自动渗滤弃流技术,并申请了专利。

  几年来,在建设海绵城市的新时代征程中,白城先后取得八大创新成果。2019年7月,经住建部、水利部等各部委专家组实地考评验收,白城成为全国第一个全面完工的试点海绵城市,为其他城市提供了一整套可借鉴推广的经验。

  内外兼修让老旧城脱胎换骨

  周末晚上,白城市鹤鸣湖畔的大型激光喷泉随着音乐节奏翩然起舞,那一柱柱五光十色变幻着美妙身姿的水,就是城市“海绵体”平日回收、净化过的雨水。

  在全力构建“海绵内胆”,让城市能够自由“深呼吸”的同时,白城市老城区改造也进行得轰轰烈烈。

  “银行贷、社会融、财政挤,我们多措并举,筹集老城区综合改造资金68亿元,相当于过去几十年城市建设投资总和,紧锣密鼓地实施了16类469项工程。”白城市市长李明伟说。

  违章建筑的拆除,为老城区“旧貌换新颜”顺利推进铺平了道路。在拆违基础上,白城市建设地下管廊28公里,主要路面上空的电力线和网线实现全部入廊,同时改造老旧小区172个、道路48条、公园广场6个……整体改造范围38平方公里,占建城区面积的近90%。

  “从空中到地表到地下,这次改造,立体式、全方位!”改造之初,洮北区教育小区居民张惠荣天天领着一帮居民盯着施工队,“就怕瞎改”。如今,漫步在焕然一新的小区里,她乐得合不拢嘴:“小区变花园、老城变新城,心情别提多舒畅了!”

  “老百姓的满意,就是‘海绵城市+老城改造’的终极目标。”白城市委书记庞庆波表示,要让昔日老旧的“风沙之城”彻底脱胎换骨,变成既有海绵内涵又有美丽颜值,既有“里子”又有“面子”的绿色生态新城。(工人日报-记者 柳姗姗 彭冰)

推荐文章
精彩图文
汽车废气污染能引发心脏病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