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主页 > 绿色环保 >

开对“药方子” 拔掉“穷根子”

时间:2020-10-10 00:20 来源: 作者: 点击:

  大众日报记者 姜 斌

  大众日报通讯员 贾海宁 李秀玲

  多措并举为贫困户提供岗位

  走进滨州市沾化区冯家镇唯翼时装有限公司的服装加工车间,“哒、哒、哒”的缝纫机声此起彼伏,贫困户吕洪平和20余名妇女正有条不紊地进行测量、裁剪、缝纫等加工工序。“我身体一直不好,干不了农活,为解决生计,我应聘到服装厂打工上班,有了比较稳定的收入。”吕洪平说。像吕洪平一样,周围扶大蔡、庄科等5个村的27户贫困户37人在这里上班,生活大大改善。“大姐工坊”作为沾化区推行的巾帼居家创业就业扶贫方式让沾化区的农村家庭妇女在家门口实现了再就业。

  “每年有3000多元的光伏电站项目收益直接打到银行卡里。”沾化区利国乡吴庙村66岁贫困户吴兆柱说,“这多亏了村里的光伏发电项目,让俺的生活有了保障。”

  为解决扶贫资金散、扶贫项目小、收益难保障的问题,沾化区整合各级扶贫资金2000万元,在利国乡吴庙村养殖小区顶棚安装了光伏板,发展光伏产业,建设了滨州最大的村级分布式2.5W光伏扶贫项目,实现“上光下养”双增收,覆盖全乡395户贫困户,年均收益3000余元,而且28个村村集体收入达5万元以上。

  今年,沾化区投资2416万元,新上产业扶贫项目3个,将为贫困户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和增收途径。

  1155个公益岗扶贫

  “我今年快70岁了,乡政府专门给安排了扶贫公益岗,每天到下河光伏电站打扫卫生,每月能领300元的工资。”沾化区下河乡下河村贫困户王长顺说。几年前,王长顺妻子因病去世,女儿出嫁,随着年龄的增大,他已经不能干重体力活了,生活质量每况愈下,乡里设置公益性岗位让他有了新希望。

  大高镇九牛农牧绿色生态产业项目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优先录取,2019年招录6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月工资2500元—3300元,基本实现了贫困户“一人务工,全家脱贫”的目标。

  为推进持续增收、稳定脱贫,沾化区注重贫志双扶,用好扶贫资产收益,在全区设置卫生清扫、公路维护、就医护理、代办事项等1155个公益性岗位,岗位与工资挂钩,多劳多得,有效避免“贫困循环”和“福利陷阱”,激发贫困户的增收内生动力。沾化区综合行政执法局设置的环卫公益岗位,现有贫困环卫保洁人员100多名,月工资500元—1000元。区人社局设置的公共设施维护、保洁绿化、互助养老、照料病患等互助扶贫公益岗位57个,月工资340元。

  富口袋更要富脑袋

  沾化区富国街道胡营村贫困户边洪福今年65岁,与老伴长年患有严重的糖尿病,基本丧失劳动能力,定期注射胰岛素维持血糖,花销很大。为解决他的实际困难,街道为其办理了低保,并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此外,富国街道针对边洪福的个人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帮助他联系了沾化区老年大学,并为其报名参加了老年书法班进修。边洪福从一笔一画学起,拜师学书法,逐渐对书法写作到了痴迷的地步,许多作品参加市区书法比赛并获奖,在当地成为了小有名气的“草根书法家”。用他自己的话说,练习书法磨炼了克服困难的意志,重新树立了生活信心。

  “造血功能自己练,发家致富不偷懒。优势资源身边看,黄金处处埋身边……”7月15日,沾化渔鼓戏剧团在省定贫困村泊头镇泊头村新建文化广场上演出的一段快板书《精准扶贫显真情》,赢得村民们的阵阵掌声,也让在场的贫困户心里产生了共鸣。沾化区大力实施“一村一年一场戏”文化惠民工程,精心订制文化大餐进社区、进村居,优先安排到各级贫困村,全区104个省定贫困村每年文艺演出不少于1场,现已累计演出800余场次。

  “文化扶贫工作最难的不是缺资金、缺技术,而是如何帮助贫困群众把思想转变过来,补齐‘精神短板’,鼓起群众脱贫致富的勇气和干劲,才是真正实现脱贫奔小康。”沾化区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丁卫卫说。

推荐文章
精彩图文
躲过装修陷阱的18招 装修旺季防水材料莫忽视 绿色植物点缀出清凉居室 关注:室内污染三大伤害 装修家具有污染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