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主页 > 绿色环保 >

江夏大花岭村:村企一体 利惠民生

时间:2020-10-11 00:02 来源: 作者: 点击:

  新华网武汉9月12日电(胡诚、张潘、刘桔)城乡融合的武汉市江夏区大花岭村,已经看不出“村”的模样。

  这里没有田园,没有村居,没有此起彼伏的蛙声,更没有传统乡民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有的只是鳞次栉比的高层小区、运转繁忙的产业园区、书香四溢的大学园区,以及城乡一体的生活街区。

  当然还有绿树环绕、配置健身器材的中心休闲广场。傍晚时分,这里是大花岭村最热闹的地方。

  广场舞爱好者丁春荣早早来到休闲广场,她所在的队伍,现在流行跳健美操。除了她们这个团队,广场上还活跃着其他几支广场舞团体。除此之外,经常代表村里外出表演的村舞蹈队、腰鼓队也常在广场亮相。

  城乡融合的大花岭村。新华网发 柳斌 摄

  丁春荣在家门口兼着两份灵活工作,月收入4000多元,加上在村办企业当水电工的丈夫工资、两套闲置房的出租租金、村里的股权分红……每年稳定的家庭收入,让丁春荣家的日子过得踏实从容。

  白天好好工作,夜晚休闲娱乐。在大花岭村,许多人同丁春荣一样,把日子过得“有模有样”。村民说,除了收入有保障,还要归功于村里的“福利包”。

  在大花岭,“福利包”的内容包括:学龄儿童小学至初中学杂费全免;孩子上村办幼儿园费用减免;考取一类大学奖励1至2万元;村民在小区做生意,租金上优惠10%;女55、男60岁以上现在每年可享4800元生活补助,还领取失地养老金;城乡居民医保、养老保险等各项社会保障费用全部由村里承担;针对困难户的补助逐年上涨……

  村里能有今天,很大程度得益于区位优势和好的政策。

  大花岭村位于汤逊湖畔,紧邻107国道,京广铁路大动脉穿村而过。隶属江夏经济开发区管辖,地理位置既靠江夏城区又与武汉中心城区接壤。

  “2002年以前的大花岭村,村集体经济几乎是个空壳。”大花岭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林风辉回忆,当时,他作为村干部一年工资才2000元,还经常打白条。

  2003年,随着3所大学和一批知名企业相继落户,大花岭村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通过迁村腾地,腾退土地4000余亩。一大笔征地补偿款让大花岭村“手有余粮”。

  然而,新的矛盾接踵而来。巨额补偿款,是一次性分光还是留一部分用作村集体发展?村民拆迁后的还建房,是沿袭传统的“一户一基,村民自建”,还是统一建造公寓楼?围绕这两大问题,一度争论激烈。

  “当时为彻底解决分歧,村里召开由48位村民代表组成的村民代表大会,连开三天会。”林风辉回忆说,全村最终统一思想:补偿款只分一小部分,剩下的作为投资用作村集体长远发展,未来产生收益给村民分红;宝贵的土地用于项目开发,村里统一建造住宅小区作村民还建房。

  这个至关重要的决定,深刻影响着大花岭村今后的发展方向。

  很快,一幢幢住宅楼拔地而起。办公楼、村民活动中心、福利院、大型超市、美食广场等也相继建成……昔日的大花岭村彻底改变了模样。

  村集体经济有了保障,大花岭村开始甩开臂膀。

  大力开发集体所有的商业网点,在原村办企业的基础上组建成立大花岭集团,形成村、企一体,不断承接新项目。

  建成江夏区第一家村办工业园区——大花岭工业园。先后引进“武汉鑫海盛冷藏公司”等96家明星企业,涵盖汽车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和轻工业。

  大花岭工业园已成为村集体最大的收入来源。2019年园区租金收入超过3000万元,带动地方税收800多万元,吸纳本地及外省市就业人员达1300余人。

  大花岭村的经济实力步步上扬:村集体年收入达到5000万元,村集体资产总额突破10亿元大关。

  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除了工资收入,还有分红、财产性收入等多种收入来源,人均年收入超过3万元。

  集体富不忘惠民生。经济基础得到大大改善后,大花岭村建立了福利和保障体系,如今为村民解决了后顾之忧。

  大花岭集团。新华网发 柳斌 摄

  大花岭村小区广场。新华网发 柳斌 摄

 

推荐文章
精彩图文
躲过装修陷阱的18招 装修旺季防水材料莫忽视 绿色植物点缀出清凉居室 关注:室内污染三大伤害 装修家具有污染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