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主页 > 环保作文 >

读陶思明著《自然保护区展望》

时间:2016-07-07 08:03 来源: 作者: 点击:

[提要] 2012年世界末日的预言,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发酵之后,没有谁会真正认为世界走到了末日。这个“末日”的时间节点在人们心目中已经成为了如同圣诞节一样的大Party,商   2012年世界末日的预言,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发酵之后,没有谁会真正认为世界走到了末日。这个“末日”的时间节点在人们心目中已经成为了如同圣诞节一样的大Party,商家更是挖掘出了无限的商机。“末日”过后,太阳照常升起。 - 69142  然而对于和我们共处同一星球的某些物种来说,与玛雅人预言的“2012世界末日”不同的是,它们面临的是真正的“末日”,一旦灭绝,就永远会从这个星球上消失。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且不说近代以来消失的物种,就最近短短十多年的时间,中国的一些珍贵野生动物如白暨豚、野生华南虎、白鲟、达式鲟等几近灭绝。   物种灭绝对人类的影响有多大?相信很多人无法说清楚这个问题,或者说没有意识到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陶思明在其所著的《自然保护区展望》中却讲得比较透彻,他指出自然生态系统是一张网,每一个物种都是这张网上的一个结,“一个物种的人为灭绝破坏了生命之网的完整性,反过来又影响到生态系统复杂性、稳定性和适宜生存性以及应对外界环境变化的弹性等整体功能,进而又导致其他物种的消亡乃至整个生态系统功能不可逆转的劣变。”如蝴蝶效应一般,最后影响到人类在这个星球上的生存和发展。   这个过程很少为人所注意,然而却是实实在在发生的。仔细深究,其背后指向的是一个近乎哲学意义上的问题:作为主体的“人”与作为客体的“自然界”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协调?对于这个问题,许多人有自己的思考,而陶思明的思考可能更为深刻、透彻一些,这与其浸润于自然保护领域长达15年的经历有关。长时间的工作实践,更能看清当前我国自然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更会促使他进行更深刻的思考。   这种思考也就成为了《自然保护区展望》这本书的最大亮点。如其副标题“以历史使命生存战略为视觉”所指出的那样,一方面关注自然保护区的历史使命,即探究自然保护区和人之间的关系。虽然从根本上说,建立自然保护区,目的还是为了人这个“主体”,但在这个关系中,强调的是“人是自然之子”、“大地是母亲”,无论人类的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都是深深植根于大自然之中,因此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此基础上实现人类利用的最大化;另一方面关注自然保护区的生存战略,即探究作为主体的“人”能为作为客体的“自然界”做些什么,这是基于当下严峻的现实而发出的呼吁: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之下,客体的“自然界”在主体的“人”面前节节退缩,如果这种趋势不得到控制,损害的不仅仅是自然本身,最终会损害到人类自身。这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我们连同我们的血、肉和头颅都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根基遭到破坏,大厦岂有不坍塌之理?   理清了这个关系,就能理解作者对作为主体的“人”与作为客体的“自然界”两者之间根本关系的思考:从来就没有独立于大地母亲的人类利益。从这个意义上说,保护自然界、保护好我们所生存的这个蓝色星球,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如果把人类利益和自然界相对立起来,最终伤害的是人类本身。有一点是必须记住的,那就是自然界并不是为了人类需要才存在的,相反,人类的存在却离不开自然界。   也正是如此,作者才指出,加强自然保护区保护事业,为了当代人和民族的未来,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这是谆谆苦心,也是震耳发聩之言。   ■作者:陶思明     ■书名:《自然保护区展望》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定价:128元     ■出版时间:2013年1月     ■内容简介:本书阐述了自然保护区历史使命和生存战略基本问题,旨在建立保护区与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科学以及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等广泛领域的密切联系。书中揭示了保护区以“自然为本”的本质,以及“以人为本”社会中“人”在捍卫自然生态利益上的局限性。作者认为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的思想和决策方向,以实现国家保护目标为导向,真正管住有明显危害的开发建设活动,真正避免人主动施加的不可控威胁,解放自然力,确保自然对策最大化,才可能展现自然保护区事业乐观的未来,这事关人的幸福和民族的未来,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上一篇:汇丰晋信基金:低碳以地球的名义 下一篇:没有了
推荐文章
精彩图文
美味小果子——无花果
推荐链接
  • http://cs1j.com/传世sf
  • http://www.btfcs.com/传奇世界私服
  • http://www.qpcsw.net/传奇世界sf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