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主页 > 环保作文 >

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 解决深层次矛盾

时间:2018-01-29 00:12 来源: 作者: 点击:

  建立有利于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也是保障能源资源供给、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

  资源型城市是一种以当地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类型。很长一段时期以来,资源型城市是我国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材料的重要供应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特殊位置。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城市在资源开采、利用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矛盾和问题。

  加大对资源型城市尤其是资源枯竭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支持力度,建立有利于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也是保障能源资源供给、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应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完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资源型城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城市转型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近年来,有关地方和部门在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和做法。比如,安徽省淮北市这些年提出了“六大转型”:从单一的煤电行业向多元产业转型、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推动传统商业向现代商贸服务业转型、推动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转型、推动工矿型城市向山水生态城市转型以及推动传统管理型政府向管理服务型政府转型。再比如,甘肃省白银市把转型的重点确定为“经济转型、社会转型、生态转型、文化转型”。经济转型方面,提出优化经济结构,建立新的产业支撑;社会转型方面,强化社会保障,提升公共服务层次;生态转型方面,努力提升环境质量,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文化转型方面,强调凝练特色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提高城市竞争力。

  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要根据各地实际积极研究、借鉴这些做法和经验。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和支持,着眼于解决资源型城市存在的共性问题和深层次矛盾,努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实现资源产业与非资源产业、城区与矿(林)区、农村与城市、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另一方面,要坚持深化改革,建立健全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积极引进外部资金、技术和人才,拓展资源型城市发展空间;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内在活力。

  具体来说,应努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建立健全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在资源开采过程中,要遵循市场规律,采取法律、经济和必要的行政措施,引导和规范各类市场主体合理开发资源,承担资源补偿、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等方面的责任和义务。要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修复”的原则,明确企业是资源补偿、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的责任主体。要统筹规划,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大力发展接续替代产业,积极转移剩余生产能力。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各种职业培训,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要加快资源价格改革步伐,逐步形成能够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市场供求关系、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成本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

  第二,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大力培育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对资源开采处于增产稳产期的城市,要制订合理的开采计划,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提高资源采收率,发展上下游产业,拉长产业链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同时要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对资源开采开始衰减的城市,要加强资源综合评价,开发利用好各种共伴生资源,充分挖掘本地资源潜力,拓宽资源开发领域,重视开发利用区外、境外资源,为本地资源型企业寻找后备基地,同时抓紧培育发展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接续替代产业。对于资源已经或濒临枯竭的城市,要选择好产业转型方向,重点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因地制宜,尽快形成新的主导产业。有关部门在规划重大产业项目布局时,要适当向资源枯竭城市倾斜,帮助其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要鼓励有条件的资源型城市组织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延长农业产业链条,积极探索农业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有效途径。要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积极发展流通业,支持将具备条件的资源型城市建设成为区域性物流中心。

  第三,通过利用先进适用技术和加强管理不断提高环境保护水平。要推广先进适用的开采技术、工艺和设备,提高矿山回采率、选矿和冶炼回收率及劳动生产率,减少物资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提高产品附加值。要大力推进共伴生资源和尾矿、废弃物综合利用。要在油气开采与加工、煤炭采掘与转化及其他矿业开采与加工企业中,大力推广清洁生产技术,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对于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企业和项目,可通过给予一定的投资补贴和优惠政策予以支持。要按照“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矿山环境治理。新建矿区要加强对矿山资源开发规划和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制订资源开发环评内容、标准和规范,资源开采前必须进行生态破坏和经济损失专项评估。

  与此同时,在未来的国土开发中,要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按照全国经济合理布局的要求,规范开发秩序,控制开发强度,形成高效、协调、可持续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对人口密集、开发强度偏高、资源环境负荷过重的部分城市化地区要优化开发。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集聚人口和经济条件较好的城市化地区要重点开发。对影响全局生态安全的重点生态功能区要限制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化、城镇化开发。对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自然文化资源保护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要禁止开发。

推荐文章
精彩图文
美味小果子——无花果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