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主页 > 环保作文 >

加强自然资源保护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时间:2018-07-24 00:23 来源: 作者: 点击:

  摘要:本文论述了我国当前自然资源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人均资源总量不足,利用率较低,资源浪费严重,保护自然资源已经十分迫切。最后,从耕地和森林资源两个层面阐述了资源保护的相关制度。

  关键词:自然资源问题保护

  1.自然资源的定义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自然资源定义为:在一定的时间和技术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称。自然资源具有可用性、整体性、变化性、空间分布不均匀性和区域性等特点,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之一。具体包括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和气候资源等。

  根据自然资源是否可以更新,可将其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可被反复利用,如气候资源、水资源、地热资源、水力、海潮等。不可再生资源包括地质资源和半地质资源。前者如矿产资源中的金属矿、非金属矿、核燃料、化石燃料等,其成矿周期往往以数百万年计;后者如土壤资源,其形成周期虽较矿产资源短,但与消费速度相比,也是十分缓慢的。对这类自然资源,应尽可能综合利用,注意节约,避免浪费和破坏。

  2.我国自然资源现状

  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水资源、4%的森林、1.8%的石油、0.7%的天然气,不足9%的铁矿石、不足5%的铜矿和不足2%的铝土矿,养活着世界22%的人口。大多数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我国占有的煤、油、天然气人均资源分别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55%、11%和4%。中国最大的特点是人口众多,最大的劣势是资源不足。

  3.1资源短缺严重

  2.1.1土地资源

  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是“一多三少”,即总量多,人均耕地少,高质量的耕地少,可开发后备资源少。虽然我国现有土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占有量仅有世界人均量的1/3。耕地面积列世界第2位,但人均排在世界第67位。在这有限的耕地中,缺乏水源保证、干旱退化、水土流失、污染严重的耕地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2.1.2森林资源

  我国森林面积1.75亿公顷,活立木蓄积量136.18亿立方米,总量虽然排在世界第6位,但人均拥有量仅是世界人均量的1/6和1/8。我国森林覆盖率为18.21%,为世界平均值的一半,在世界上排名在100位之后。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和沙化面积危害较严重的几个国家之一。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63.98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27.46%。荒漠化分布于新疆、内蒙、西藏、甘肃、青海、北京、河北、天津、山西等18个省市。

  2.1.3草地资源

  我国有草场面积近4亿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42%,但人均草地只有0.33公顷,为世界人均草地的52%。我国84.4%的草地分布在西部,面积约3.3亿公顷。中国90%的草地正在不同程度地退化,其中中度退化以上的草地面积占90%。

  2.1.4矿产资源

  我国矿产资源虽然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58%。我国矿产资源存在三个突出问题:一是支柱性矿产(如石油、天然气、富铁矿等)后备储量不足;二是小矿床多,大型、特大型矿床少,支柱性矿产贫矿和难选矿多,富矿少,开采利用难度大;三是民间无序开采现象严重。据调查,前几年,每年仅广西就有大约10万民工涌到黑龙江去挖金矿。由于近年钢材价格上涨,各地民间无序开采现象更为严重。

  2.1.5能源资源

  第一,煤炭。据统计,全国已累计探明储量9000亿吨,约占世界已探明储量的1/6,居世界第三位。第二,石油。我国石油资源量大约在800亿吨左右,目前,已累计探明储量130多亿吨,剩余储量还有30多亿吨,按年产1亿吨水平计算,这些储量可采期30年。第三,天然气。据勘探,我国天然气远景储量在40万亿立方米左右,目前已探明储量1.43万亿立方米,还不到远景储量的5%,说明潜力较大,也表明我国天然气勘探程度低,还未把潜在资源变为探明储量。

  2.1.6淡水资源

  据测算,我国水资源总量每年28000亿立方米,其中河川径流量27000亿立方米,在世界上排名第6位。地下水资源量8200亿立方米,占水资源量的30%左右。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值的1/4,且水资源分布不均匀,南多北少,特别是北方地区缺水问题日趋严重。

  2.1.7海洋资源

  人类整个地球表面的71%是约为3.6亿多平方公里的浩瀚海洋。我国是海洋大国,漫长的海岸线长达18000多公里,加上岛屿岸线则达32000多公里。海区面积470多万平方公里,海洋渔场面积280万平方公里,海水可养殖面积260万公顷。海洋鱼类5000多种,海域生物万余种。但是,我国海洋资源开发较晚,开发能力较低。目前我国海洋产值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左右,低于发达国家5%的水平。

  2.1.8气候资源

  我国年降雨量分布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年降雨量最多的地区是台湾、海南、广东中部和北部湾西北部,超过200毫米;年降雨量最少的地区为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少于50毫米。我国西北干旱区严重缺水,除了制约经济发展外,还会加快当地的荒漠化进程,这对整个国家的生态、环境将造成严重影响。人工降雨是目前我国主动利用天空水资源的重要方式,常被视为缓解旱情的办法之一。

  3.2资源消耗严重

  直至2005年,我国在经济总量方面已经跃居世界6位,我国的GDP总量只有世界GDP总量的4%,统计数据表明,我国消耗了全世界煤总产量的31%,铜总产量的30%,水资源产量的40%,我国电力消耗超过了日本,仅次于美国,占世界第二位。其主要原因是资源产出率低,资源利用水平低和资源利用效率低,人们把这总称为“三低”。“三低”是我国资源消耗严重的根本原因。

  3.3环境污染严重

  据统计,我国经济发展2/3是在生态环境透支的情况下实现的。2005年,SO2排放量达2549万吨,占世界第一,比上年增加了27%。根据“十一五”规划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但实际上2006年上半年,SO2排放反而继续增长了5.8%。2004年,国家环保部和统计局公布的“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显示,2004年,中国环境污染损失5118亿元,占GDP的3.08%。

  3.加强自然资源的保护

  经济发展改善人类生活条件,是我们所致力和期望的。但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某些内在因素,有碍于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要求遵循生态学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遵循“减量化”、“再使用”、“资源化”原则,以达到减少进入生产流程的物质量,以不同方式多次反复使用某种物品和废弃物的资源化的目的。

  3.1耕地资源保护

  我国的耕地资源保护制度主要包括: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制度、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制度,这四项制度是最主要的制度,在这几项制度之下还有占用耕地补偿制度、农用地转用审批制度、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审批制度、耕地保护目标实现责任制度等。这些制度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相辅相成、互相联系,共同构成一个体系。如在保护基本农田方面我们不但要遵守有关基本农田保护的规定,同时在基本农田转用的过程中我们还要严格遵守农用地转用审批制度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以达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制度的要求;又如作为土地用途管制依据的土地利用规划的设计上,也包括对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划定和用于土地开发整理的后备耕地资源区的划定。

  3.2森林资源保护

  实施森林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要林业法治建设提供全面的规范与保障,所以林业法制是我国林业实施跨越式发展必需的保障条件之一,.应该完善或建立以下林业法律制度。一是建立天然林资源保护管理方面的法律制度。规定各级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明确政府有关部门在保护和管理天然林方面的具体职责和工程质量监督制度。二是建立人工用材林或商品林采伐更新管理方面的法律制度。包括森林经营方案制度,根据经营森林的目的确定采取的经营措施、培育的期限、采伐年限等采伐限额制度,采伐限额的编制应区别于天然林和其他林种。三是完善森林、林木、林地流转方面的法律制度。应尽快制定适应市场经济条件的森林、林木、林地所有权或使用权流转方面的法规。四是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法律制度。主要包括生态公益林的划定和分类标准、补偿资金的来源或筹集办法、补偿的标准及程序、获得补偿后森林管护的责任、有关主管部门对生态公益林的监督管理及法律责任等。五是完善森林采伐更新管理的法律制度。主要内容是森林采伐更新应当遵循的原则,商品林采伐主要实行的采伐方式,商品林的采伐年龄,主管部门的监管、服务职能等。

  我国一方面资源严重短缺,另一方面在过去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下,资源消耗和浪费十分严重,生态环境也遭到破坏,改变旧的经济发展模式,走循环经济的道路,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推荐文章
精彩图文
美味小果子——无花果
热门文章